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4:34:18  浏览:96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的通知

1984年5月24日,劳动人事部

我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起草的《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草案,业经国家标准局以国标发〔1984〕113号文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和名称为: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现印发给你们,自198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行,标准文本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请做好贯彻执行的准备工作。
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是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判定生产车间内工人高温作业危害程度的根据。应用这一标准,便于有重点、有计划地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标准不作为处理现行经济待遇的依据,也不适用于矿井井下作业和露天作业。
各地区、各部门,请将本地区、本部门属于第四级高温作业的工种名称和现有人数摸清楚,并整理出书面材料,于1985年年底以前报送我部,以便研究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技术措施。

附:高温作业分级 Classified Standard ofWorking in Heat Environment UDC331.82.00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200--84(国家标准局〔1984〕113号文批准 1984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劳动保护工作中,区分车间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及其对人体影响大小的分级。
1.基本定义
1.1 高温作业
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的作业。
1.2 生产性热源
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1.3 工作地点
系指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若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不同的地点进行,则整个车间均称为工作地点。
1.4 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
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每月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
1.5 劳动时间率
一个劳动日内净劳动时间占劳动日总时间的百分比率。
2.高温作业分级
按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分为两类,每类按劳动时间率和室内、外温差分四级。
2.1 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小于30℃的地区,高温作业按表1分级。
表1 高温作业分级
--------------------------------------------------------------------------
| | | | | |
高 | | | | | |
劳 温 温差* | | | | | |
动 作 (℃) |2~ |3~ |4~ |5~ |6~ |
时 业 | | | | | |
间 分 | | | | | |
率 级 | | | | | |
(%) | | | | | |
--------------------------------|------|------|------|------|------|
~25 | Ⅰ | Ⅰ | Ⅰ | Ⅱ | Ⅱ |
--------------------------------|------|------|------|------|------|
~50 | Ⅰ | Ⅰ | Ⅱ | Ⅱ | Ⅲ |
--------------------------------|------|------|------|------|------|
~75 | Ⅰ | Ⅱ | Ⅱ | Ⅲ | Ⅲ |
--------------------------------|------|------|------|------|------|
75~ | Ⅰ | Ⅱ | Ⅲ | Ⅲ | Ⅳ |
--------------------------------------------------------------------------
----------------
|
|
|
7~ |8~
|
|
|
|
------|--------
Ⅲ | Ⅲ
------|--------
Ⅲ | Ⅳ
------|--------
Ⅳ | Ⅳ
------|--------
Ⅳ | Ⅳ
----------------
* 系指工作地点空气温度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差。
2.2 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等于或高于30℃的地区,高温作业按表2分级。
2.3 凡高温作业地点,空气相对湿度平均等于或大于80%的工种,应在本标准基础上提高一级。
表2 高温作业分级
--------------------------------------------------------------------------
| | | | | |
高 | | | | | |
劳 温 温差* | | | | | |
动 作 (℃) |2~ |3~ |4~ |5~ |6~ |
时 业 | | | | | |
间 分 | | | | | |
率 级 | | | | | |
(%) | | | | | |
--------------------------------|------|------|------|------|------|
~25 | Ⅰ | Ⅰ | Ⅱ | Ⅱ | Ⅲ |
--------------------------------|------|------|------|------|------|
~50 | Ⅰ | Ⅱ | Ⅱ | Ⅲ | Ⅲ |
--------------------------------|------|------|------|------|------|
~75 | Ⅱ | Ⅱ | Ⅲ | Ⅲ | Ⅳ |
--------------------------------|------|------|------|------|------|
75~ | Ⅱ | Ⅲ | Ⅲ | Ⅳ | Ⅳ |
--------------------------------------------------------------------------
----------------
|
|
|
7~ |8~
|
|
|
|
------|--------
Ⅲ | Ⅳ
------|--------
Ⅳ | Ⅳ
------|--------
Ⅳ | Ⅳ
------|--------
Ⅳ | Ⅳ
----------------
* 系指工作地点空气温度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差。
附录A
劳动时间率,温差和相对湿度的计算方法
(补充件)
A.1 劳动时间率的计算
随机选择受测工人2~3名,跟随记录一个劳动日的劳动、休息(包括工作中1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连续记录3天,取其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生产不正常时,不作正式记录。劳动时间率计算公式如下:
工作日 休息
--
劳动时 总时间 时间
=------------------×100%
间率(%) 工作日
总时间
A.2 温差的计算
应以本地区出现的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为准(或大于设计温度),在停止局部降温措施的条件下,测定工作地点气温,计算室内、外温度差。气温的测定应用通风温、湿度计,每一测定点一日测定三次(9~10点、13~14点、18~19点),如在规定时间内停产则可适当提前或错后,连续测定3天,取其平均值。
A.3 相对湿度的测定
应用通风温、湿度计,选点和测定次数与测定气温相同。
附录 B(参考件)
我国部分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一览表
----------------------------------------------------
地点 | 温度℃ || 地点 | 温度℃ |
----------|----------||------------|----------|
哈尔滨 | 28 || 拉萨 | 23 |
齐齐哈尔 | 29 || 兰州 | 29 |
海拉尔 | 26 || 酒泉 | 28 |
牡丹江 | 28 || 银川 | 30 |
佳木斯 | 28 || 西安 | 33 |
长春 | 28 || 延安 | 30 |
四平 | 29 || 汉中 | 31 |
延吉 | 28 || 太原 | 29 |
吉林 | 28 || 大同 | 28 |
沈阳 | 29 || 西宁 | 25 |
锦州 | 29 || 石家庄 | 32 |
丹东 | 28 || 张家口 | 29 |
大连 | 27 || 唐山 | 30 |
呼和浩特 | 28 || 保定 | 32 |
二连浩特 | 30 || 北京 | 30 |
包头 | 29 || 天津 | 31 |
乌鲁木齐 | 32 || 济南 | 32 |
克拉玛依 | 34 || 青岛 | 28 |
喀什 | 32 || 烟台 | 28 |
----------------------------------------------------
------------------------------------------------------
| 地点 | 温度℃ || 地点 | 温度℃
|------------|----------||------------|----------
| 郑州 | 33 || 衡阳 | 35
| 开封 | 33 || 武汉 | 34
| 安阳 | 33 || 宜昌 | 33
| 洛阳 | 34 || 成都 | 31
| 南京 | 33 || 绵阳 | 35
| 徐州 | 31 || 重庆 | 29
| 上海 | 32 || 贵阳 | 29
| 合肥 | 33 || 昆明 | 25
| 安庆 | 33 || |
| 杭州 | 34 || |
| 福州 | 34 || |
| 广州 | 33 || |
| 湛江 | 32 || |
| 海口 | 33 || |
| 南宁 | 33 || |
| 桂林 | 33 || |
| 南昌 | 34 || |
| 长沙 | 34 || |
| 株洲 | 35 || |
------------------------------------------------------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申报2006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的公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申报2006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的公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2006年4月6日


《2006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选题》已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领导小组批准。现将课题申报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检察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人员均可申报课题,并鼓励联合组成课题组申报。课题申请人须填写并提交《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申请书》(课题申请书表格可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www.spp.gov.cn)和检察日报社正义网(www.jcrb.com.cn)下载。今年受理课题的截止时间为5月20日。
二、申报课题要着眼于推进检察理论创新和检察改革,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应用研究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2006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参考选题如下:
(一)重大课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基本原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二)重点课题
1、中国宪政与中国检察制度
2、法律监督的概念与特征
3、法律监督体制研究
4、新中国检察工作的经验教训
5、完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立法建议
6、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研究
7、二审出庭问题研究
8、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研究
9、检察业务、队伍和信息化“三位一体”机制研究
10、和谐社会与检察政策研究
(三)一般课题
1、法律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
3、刑事和解与检察职能
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与被害人关系研究
5、渎职行为认定问题研究
6、渎职犯罪案件侦查机制研究
7、检察权制约机制研究
8、检察一体化中的权力制约
9、检察业务管理科学化研究
10、检察官专业化问题研究
11、职务犯罪侦查权合理配置研究
12、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
13、民事公诉问题研究
14、行政公诉问题研究
15、专门检察体制研究
16、再审程序启动权研究
17、国外检察制度研究
(四)自筹经费课题
自筹经费课题的选题在内容上必须属于检察理论的范畴。
四、申报材料寄送
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申报材料寄至: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五号检察理论研究所学术部张雪妲同志收,邮政编码:100040;电话:(010)68630208;电子信箱:jiancha3@163.com。


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申请书》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柳政办[2006]96号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高新区、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柳州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柳州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试行)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维护安全生产秩序,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合法权益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举报受理范围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发生在我市境内而隐匿不报的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场所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涉及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擅自从事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一) 举报生产安全事故范围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中毒或财产损失10万元以上而隐匿未报的事故。
(二)举报生产经营场所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场所中,易造成重大伤亡,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隐患。
(三) 举报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是指应取得而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等安全生产许可,擅自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四) 举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规定经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五)举报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
二、奖励办法及标准
(一)奖励分为五个等级,奖励标准如下:
1.举报未经安全培训、无证上岗作业的,奖励30元至100元;
2.举报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擅自从事的经营、生产(开采)的,奖励40元至100元;
3.举报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奖励50元至100元;
4.举报死亡、重伤、中毒或财产损失10万元以上事故隐匿不报的,奖励100元至500元;
5.举报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方面重大问题的,奖励30元至100元。
(二) 对多人举报同一事项,按举报时间顺序奖励第一举报人;举报事项有交叉时,按单项最高额奖励,不重复奖励;
(三) 公务员和负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举报不在此奖励范围内,由有关部门按规定予以表彰。
(四) 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举报事项的查证及奖励兑付工作,并将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
三、举报受理单位、联系方式
(一) 举报受理单位:柳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 举报人可采取电话、书面形式进行。举报事项应与安全生产相关,内容应真实具体,并提供有关证据。
(三) 接到举报后,柳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及时做好登记并分类,属于受理范围的要认真做好核查、处理、督办、答复、统计和归档工作;不属于受理范围的,要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并对举报人作好答复。
(四) 柳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依法及时对举报事项调查核实,或委托有关部门调查核实。严格保密制度和工作纪律,不得将举报人及举报情况泄露,违者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有关人员。
(五) 举报电话:2822828、2810914、2825129(传真)。地址:市三中路66号(市政府大院档案馆五楼)。
四、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各县区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各自的举报奖励办法。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